目的:观察体控高能生物电疗法治疗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
方法:选择 101 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予临床常规治疗。
治疗组: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体控高能生物电疗法治疗。
观察指标:A.神经功能缺陷评分;B.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病例选择
A.选择标准:
1.ACVID 的诊断符合 1986 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
2.全部患者均经头颅 CT 扫描证实;
3.伴有或既往有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心肾功能不全和 ACVID 并发癫痫的患者除外。
101 例 ACVID 患者用投币法随机分成两组 1. 治疗组: 55 例,男 38 例,女 17 例,年龄 48 — 76 岁; 2. 对照组: 46 例,男 29 例,女 17 例,年龄 51 — 75 岁。
治疗方法
对照组:所有病例在起病的前 5 天内给予降纤酶及甘露醇治疗,前半个月内给予胞二磷胆碱,晴尔(奥扎格雷钠),适当的降血压和降血糖等常规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病情稳定,一般在 3 天后,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体控高能生物电疗法每日一次,每次治疗时间 20 分钟, 10 次为一疗程,休息 2-3 天后,开始第二疗程,疗程满 1 个月后,重新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平分,疗程一周时复查 TCD 。
B.结果
治疗组 55 例和对照组 46 例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一个月后,按疗效判断标准判断结果。(见表)
表 1 体控高能生物电疗法治疗后疗效判断结果
组别 |
例数 | 基愈 | 显效 | 进步 | 无效 | 恶化 |
治疗组 | 55 | 6 | 29 | 16 | 4 | 0 |
对照组 | 46 | 5 | 15 | 17 | 7 | 2 |
经过一周的治疗后各脑动脉血流平均流速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的提高,显著差异见表 2
表 2 TCD 检测各血管平均流速的比较( CM/8.X ± 8 )
组别 |
例数 | 大脑中动脉 | 大脑前动脉 | 大脑后动脉 |
对照组 | 50 | 58.82 ± 6.71 | 46.75 ± 5.93 | 37.13 ± 6.24 |
治疗组(前) | 51 | 63.44 ± 9.83 | 49.62 ± 7.93 | 41.84 ± 5.97 |
治疗组(后) | 46 | 87.72 ± 7.23 | 72.65 ± 8.69 | 6.74 ± 8.82 |
C.讨论
脑梗死的病理过程中,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流供应有利于减轻脑组织进一步损伤坏死及促进半暗带区濒死脑组织细胞的修复,而脑动脉血流的平均速度能反映出脑血流量的大小,而本研究发现利用体控高能生物电疗法早期治疗能明显提高脑梗患者的脑血流速度,因此有利于增加脑血流量,无疑有助于对缺血性脑组织损伤的修复,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健康人如能定期用体控电疗法进行保健,可有效避免脑梗的发生。
体控高能生物电疗法的治疗方法十分独特,治疗师与患者构成一个串联电路进行治疗,国内到目前还没有报道过,我们在临床治疗中观察到,此疗法对脑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疗效肯定,而且无副作用。此疗法在治疗中有如下作用:①在特定的电场作用下,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防止脑细胞进一步损伤和发生水肿;②电刺激小脑顶核使局部脑血流量增加,改善损伤区脑组织的供血,促进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功能的恢复;③在电场的作用下,降低血粘度及血小板聚集能力,促进 AIP 的生成,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从而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④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因为脑组织细胞具有功能重组的能力,脑功能重组的主要机制是突触的调整和发芽。经电刺激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反复的刺激可降低突触传导的阈值,使原来不活跃的突触变为活跃的突触,从而形成新的传导通路,此外,脑血流量增加,有力于神经纤维的生长,促进轴突侧枝长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结论
体控高能生物电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增加大脑血流灌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和推广
·想获取更多更详细体控电疗病例分析,请及时致电我们。
来源:荣学体控电经络研究学院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